新聞詳情
九畫設計,中信云邸童學館 | 10幅漫畫直擊中國父母:你什么樣,孩子就什么樣!中信云邸童學館 孩子沒有從家長的身上學會尊重,自然不能明白如何尊重別人。 國外網站發布了一組父母不良教養方式的漫畫,刷爆了Facebook。這10張漫畫,戳中了許多中國父母面臨的親子關系痛點。看過漫畫才知道,生活中孩子很多難以理解的行為背后,原來都有答案。 只是作為父母的我們,往往不自知:孩子的問題,根源出在父母身上。 孩子的每一次打擾 是在呼喚你的愛 聽過這樣一句話:孩子的每一次打擾,都是在呼喚愛。 當你在忙著做自己的事,忽略了孩子,他就會在旁弄些小動靜來打斷你的工作。 而父母的一句:“走開,沒看到我正忙著嗎?每天什么都不會,就只會搗亂!”硬生生地將孩子從自己身邊推開。 孩子的打擾只是在呼喚你的關注和關心,他們需要從你的關注中感受愛意。請珍惜孩子的打擾,務必做到及時回應。因為等他長大后什么都會了,可以照顧好自己的時候,就不再那么需要你了。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,請珍惜孩子需要你的每分每秒。 你不知道 愛撒謊的孩子心里有多苦 當孩子犯錯時,為什么會撒謊? 因為他知道一旦說出實話,將會面臨來自父母的吼叫,指責、甚至是打罵。孩子為了逃避處罰,而說出謊話。 尹建莉在《好媽媽勝過好老師》一書中曾說到:如果孩子跟你說謊,說明孩子沒有把你當做不幸的分擔者。他們寧可自己承擔犯錯后的愧疚感,圓謊的心理壓力,也不惜對父母撒謊。 孩子錯了,可以改,而親子關系一旦產生隔閡,卻需要更多時間來治愈傷痕。 偽挫折教育 玩壞了孩子的自信心 中國式的打壓教育,向來崇尚讓一個孩子學會獨立堅強。 焦慮的父母認為孩子不學會“72”變,沒有人能來替他扛過“81”難。事實是當父母試圖用打壓來增加孩子對挫折的“抵抗力”,往往用力過度,傷及無辜。 過多的插手和打壓,只會養育出一個自卑的孩子。一個時長被父母打壓,未曾感受到認同的孩子,怎么能自信起來呢? 試問,他從哪里獲得自信呢? 孩子沒主見 是父母惹的禍 為什么我勸你不要在公眾場合教訓孩子? 你以為你是在教孩子如何做人處事,卻讓他在眾人看熱鬧的曖昧眼光里抬不起頭來。孩子也要面子,孩子的面子父母需要去保護。 就算孩子真的做錯了,關起自家門開始教育,沒人說你半句不是。但在大街上對孩子罵罵咧咧,誰都看不過去。 父母的控制欲 是一個孩子的災難 很多父母對孩子有著很強烈的控制欲,父母用這種控制欲,來規范孩子人生道路。 小到孩子穿什么衣服,買什么玩具;大到孩子讀什么學校,從事什么工作。這種建立在控制基礎上的愛對孩子來說,是前行路上沉重的枷鎖。 黃執中在節目《奇葩說》中說過一句話:一個孩子完美的人生,是擁有選擇權。一個能決定自己人生的孩子,是幸福的,因為他擁有了選擇自己人生的自由。 一個能讓孩子自己做選擇的父母,是明智的,因為他們放棄了自己的控制欲,敢于讓孩子過自己的人生。 無底線的溺愛 只會養出“巨嬰” 慣子如殺子,溺愛不是愛。 看過這樣一句話,愛的本質不僅僅是我對你好這么簡單,而是我愿意奉獻自己,讓你成為你自己。 為什么說溺愛不是愛?因為這種愛是偷懶的,沒有思考沒有斟酌,沒有動用到真心。 當你打著為孩子的名義,替孩子把所有事都給辦了,最終的結局是只養出一個終生依附父母、不能自己獨立生活的巨嬰。 嫉妒心重的孩子 背后一定站著愛比較的父母 每一個總愛在孩子耳邊提起“別人家孩子多優秀”的父母,本心一定是希望孩子能夠學習別人的優點。父母認為自己是良苦用心,而孩子認為父母在貶低自己,否定自己。 孩子的嫉妒心后面藏著一句沒說的話:“我沒有他們那么好,那你是不是不愛我了?” 一個優秀的孩子從來不是比出來的,而是用心養出來的。關于這點,父母越早知道越好。 每個愛發脾氣的孩子 都在尋求你的關注 兒童心理學家通過多年研究發現,孩子需要從父母的關注中,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。孩子寧可被父母提醒,嘮叨、責罵,也不想被父母忽視。 常常被父母忽視的孩子,不得不用錯誤的行為,快速引發父母的關注。來證明自己是被父母所在乎的,是被父母所在意的。 你的修養 就是孩子的教養 你用命令的口吻指揮孩子做事情,那孩子自然有樣學樣。孩子沒有從家長的身上學會尊重,自然不能明白如何尊重別人。 你什么樣,孩子就什么樣。 熊孩子不是橫空出世的,而是熊父母教出來的。 孩子的真心話 只說能懂的人聽 很多父母都會疑惑,什么時候起孩子有了自己的小世界,父母被隔絕在外進不去。孩子的喜好我們不知道,孩子談論的話題我們插不上嘴。 為何不反思一下自己,當孩子興致沖沖跟你分享自己的喜歡的東西時,你是不是脫口而出一句:“怎么都不好好學習,天天玩物喪志!” 孩子自然認為跟你說那么多有用嗎,還不如不說,省得討罵。糟糕父母群像可能有你有我,當這些問題已經發生,我們能做什么?不需要你的大徹大悟,只是從今天起你要開始學會自我反省。 中信云邸童學館 教育是一場單程車票,失去了自省的機會,最終失去的是孩子的人生。今生與孩子相遇一場,尋求的不止是相依相伴,還有彼此信任和良好合作。 愿你我都能贏得孩子的合作,在這短暫一生中,與孩子攜手相伴,收獲幸福人生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