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詳情
別找了!你想知道的小程序知識都在這里——小程序一對一問答問答:到底要不要做小程序?作者:長春亦品九畫
小程序問答 1.到底要不要做小程序? 不管是PC網站,APP,公眾號、服務號,還是朋友圈廣告,每次放出的「大新聞」對于許多人而言,都是不可不抓的紅利。這次,微信選擇啟動「小程序」,或許足以影響現有移動互聯網的格局。 張小龍在朋友圈里這樣解釋道:小程序是一種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應用,它實現了應用「觸手可及」的夢想,用戶掃一掃或搜一下即可打開應用。這種使用方式,也體現了「用完即走」的理念,用戶不用關心是否安裝太多應用的問題。應用將無處不在,隨時可用,但又無需安裝卸載。對于希望從「小程序」中獲取紅利的創業者,不妨好好學習一下小程序。再來考慮做不做,比考慮怎么做更重要。 2.用戶會如何選擇? 京東同時提供了手機app和手機HTML 5 形式的頁面,供用戶瀏覽商品、下單購買。但 HTML 5 版本的京東,在流暢度上還是略遜原生app 一些。在此之前,很多創業者以公眾號菜單欄內嵌HTML 5 的形式,完成了基礎功能的微信化植入,但通常都是比較簡單的頁面,操作體驗比較一般。 這次微信推出的小程序,最大的亮點在于微信提供了豐富的框架組件和API 接口供開發者調用,具體包含:界面視圖、視覺組件、硬件接口等。在這些組件和接口的幫助下,建立在微信上的小程序在運行能力和流暢度上面便可以保持和app 一樣的體驗。 3.對客戶是不是機會? App開發成本和流量成本的急劇攀升在過去兩年里,對于傳統企業來說,APP的開發成本較高,使用頻率也比較低。而且開發一款APP要考慮不同平臺的兼容性,好不容易開發出來一款APP了,發現這款APP和市場并不吻合又不適用,又要進行修改,這就等同于重新開發一款APP了,更重要的是app 推廣的成本是呈翻倍增長的。有些提供垂直服務app的CPA:每個用戶的獲取成本單價高達500 多元。 對于創業者來說沒有太多錢可以去砸在流量上,但流量往往是控制產品生死的命脈。每年會有近一半的新app死在流量太小的問題。而微信小程序的出臺正好解決了這些難題。
移動互聯網格局基本已定,用戶主要需求場景已被巨頭把持移動互聯網發展已有五年時間,在這幾年時間里,從PC時代遷移過來的連接人與信息、連接人與人、連接人與商品、連接人與服務四個大類已經基本完成了格局重塑。用戶的主要需求場景,尤其是同時具備剛需和高頻兩個特點的場景,基礎工具、生活服務、娛樂等都已經有PC 時代的老巨頭繼續把持,或者移動互聯網新生的小巨頭們占據山頭。
面向所有產品對用戶時間的競爭,現在的競爭不僅僅是同類競品的競爭,其實是你在和所有產品競爭用戶的時間。顯然,微信一定是每個人打開時間最多的app。根據微信官方公布的數據,每天每人停留在微信的時間,平均長達4 小時以上。但很多app 面臨的問題便是用戶即便下載安裝了,但也想不起打開,或者打開了很快就被關閉。這三個問題,對創業者而言都不是好消息。新用戶少、舊用戶流失大,是幾乎所有新app都要面臨的問題。在年初的「應用號」概念發布時,以創業者為首的業界轟動一時,原因就在于大家希望從微信這棵大樹上獲取一些紅利。
4.擁有APP,公眾號,PC網站還要小程序嗎? 如何區分現有獨立app和微信小程序的定位?對于已經開發了獨立app的創業者來說,首要面臨的問題是:需不需要復刻自己的app,做一個功能和界面都非常近似的微信小程序?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,那么你應該要考慮一個新的問題:這樣做會不會導致原有的app的荒廢呢?我的建議是,維持原有獨立app的持續迭代更新,把微信小程序作為新的增量部分,在用戶數據上做到兩邊的一致性。把選擇權交還給用戶,用戶總是會選擇更適合自己的那一邊。是否棄掉獨立app,得用數據來說話。 另外,可以將微信小程序作為一個lite(精簡)版,進行產品功能的MVP試驗。至于以哪邊作為主要用戶陣地,還得結合用戶獲取成本來看。在同時滿足業務需要的情況下,如果花最少的成本,能獲取更多的用戶,有什么理由說不呢? 5:哪些用戶適合做小程序? 微信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,既有海量的用戶,強大的用戶粘性,足夠長的用戶使用時長,是國內目前最稱得上 SuperApp 的應用了。即使是很小的一個需求點,以輕應用的形式附著在微信上,也具備了一定的生存空間。誰適合抓住這波紅利?在別人家平臺玩,首先得研究平臺歡迎什么樣的人。從微信官方對外公布的信息來看,最鼓勵的是服務提供者,因為這和微信「連接人與服務」的戰略訴求最為契合。低頻、非剛需場景的長尾服務提供者最適合來做微信小程序。高頻場景的服務依然適合以獨立app 作為陣地,即便微信在發現 tab 內給京東開辟了最明顯的「購物」二級入口,依然是用手機京東app 的人多,即使在體驗上大大增強的微信小程序推出后,結論依然會是如此。 高頻場景的服務天然具備獨立發展成生態的潛力,可以自成一套生態體系,比如服務領域的滴滴出行。即使是在微信、支付寶、微博中都開辟了打車入口,這些也只是增量,自家 app 還是主要的陣地。而對于低頻、非剛需場景的長尾服務而言,由于需求通常較為簡單,使用頻次低,撐不起來一個獨立app,寄生在巨頭身上是最好的選擇。如果把支付寶中的轉賬、付款、繳費等服務拆成一個個獨立app,用戶肯定會抗議。所以支付寶選擇將包括長尾需求(如水電費、ETC 路橋費等)在內的與錢有關的服務集合為一個app,成為了「國民應用」。 現在,微信正在試圖開放接受長尾的需求場景,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無所不包的生態系統。這個系統,除了包含人與人、人與信息、人與商品的連接之外,現在更要整合人與各類服務的連接。 小程序是機遇也是挑戰,大家都覺的這是一塊新的領域,都想分一杯羹,但是做決定前一定要慎重的做好詳細的規劃,切莫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呀!大家加油哦!
|